关于亚洲工作效率与欧洲工作方式的永恒比较,旅居西班牙的中裔企业家、内容创作者兼力量举运动员张亚力(Alejandro Zuhang)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:西班牙人的工作时长其实超过中国人。在近期接受《西西弗斯播客》采访时,这位文化观察者颠覆了人们对工作文化的固有认知。
“谁的工时更长?中国员工还是西班牙员工?答案是西班牙人“,张亚力毫不犹豫地断言。这个回答令主持人和观众颇感意外——毕竟在普遍印象中,中国劳动者才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典范。但他解释道:”中国没有法律强制规定工作时间,劳动合同里也不会注明具体工时。你可以工作50小时,也可以只干20小时。”
“完成工作就能回家”
张亚力指出,中国职场更注重效率与目标达成而非办公室”蹲守时长”。”活干完就能下班“是其核心理念。他举例说:”可能你周一周二就完成整周工作,后面五天都能休假“。这种弹性与西班牙刻板的考勤制度形成鲜明对比:”这里必须朝九晚五坐满八小时,毫无变通余地“。
这位内容创作者用西班牙上班族熟悉的场景举例:”很多人上班就是随便应付差事,做不完就拖到明天——反正明天还有八小时要熬。”他认为西班牙制度”更看重出勤而非实际产出“。
文化差异的本质
在张亚力看来,这种差异源于深层文化观念:中国欣赏高效早退者,西班牙嘉奖”永远忙碌”的表演型员工。”你绝不会看到中国同事掐着表等咖啡时间,或是溜出去抽烟喝酒“,他笑着补充。中国员工往往会全神贯注冲刺任务,”必要时连干14小时也要做完,但完工立刻走人,绝不磨洋工“。
相比之下,西班牙即便提前完成工作也必须熬到下班时间,这种制度制造了虚假的”生产力幻觉”。
“中国人可以为完成任务连续工作14小时,但做完就走,绝不装忙”
——张亚力 中西企业家
西班牙:长工时低效能的困局
张亚力的观察与国际数据不谋而合:西班牙人年均工时超过欧盟均值,但每小时产出却更低。在德国、丹麦等国家,更短的工作时间反而能创造更高效益。
身兼企业主与自律主题博主的张亚力认为,中国模式值得借鉴:”如果员工能高效完成工作,为何要强迫他们空耗时间?”他强调自己并非鼓吹加班文化,而是倡导思维转型:”在中国,你某天加班后可以调休,但西班牙即便没事做也得枯坐到点“。
结果导向的新思维
张亚力主张用目标管理替代时间考核:”关键在于提升效能,而非延长工时。”这种跨文化实践引发的思考,正在西班牙激起越来越热烈的讨论:当效率与弹性成为竞争力核心,僵化的考勤制度是否还有存在价值?
柚子村-海外华人网文章。发布者:ES News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ouzicun.com/archives/7527
